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10月26日至27日,由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主办,我校承办的“实施科学与疫苗免疫”国际研讨会在在浙江省杭州市顺利召开。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梁晓峰,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陈直平、我校校长陈忠、副校长黄建波等领导出席开幕式。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区域办事处疾病控制司预防疾病和免疫学官员王晓军,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免疫规划项目高级顾问兰斯·罗德瓦尔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昆山杜克大学阎丽静,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罗思童,《BMC Global and Public Health》创刊副主编李根,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张娟,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吴丹,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陆一涵,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感染科主任黄丽素,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传染病数学模型中心联合主任刘扬,我校公卫学院、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疫苗与健康分会会长,中国疫苗行业协会疫苗学教育专委会主任委员傅传喜受邀作主旨报告。全国各高校、疾控、合作单位、学会的领导和专家,学校及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教师骨干出席本次会议。
李兰娟在致辞中回顾了杭州在中国古代人痘术史中的重要地位,并强调疫苗接种作为现代医学中最具成本效益的公共卫生措施之一,在全球防控传染病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她指出,为公众提供安全、高效的疫苗是全球疾病防控工作的坚实基础,并预祝本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梁晓峰指出,疫苗是人类医学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实施科学可有效推动接种实践,确保疫苗能够顺利在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落地,实现疫苗可预防疾病的有效控制。此次会议将探讨“实施科学”在疫苗研发与推广活动中、疫苗可预防疾病的防治效果中的多种应用,将在疫苗免疫和实施科学的前沿领域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为全球健康事业注入更多活力与动力。
陈直平指出,疫苗是预防控制传染病最便捷、最有效的手段,是最具成本效益的防控措施。他指出,近年来,浙江省持续加快推进卫生健康现代化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水平的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本次会议将围绕实施科学与疫苗开展多维度研讨、多层次融合、多成果展示,携手国内外知名学者加快我国实施科学与疫苗免疫的协同发展。
陈忠对本次参加论坛的各位嘉宾表示欢迎和感谢,并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陈忠指出,在我校本科教育65周年之际举办此次研讨会意义重大。学校坚持以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为己任,同时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建设,预防医学展示出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加强交流与合作,聚焦全球疫苗与健康领域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分享各自研究成果,共同探讨疫苗创新的未来发展方向,为促进疫苗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开幕式上,我校发起的“高校疫苗科普教育平台”正式成立并启动。平台依托全国20余所疫苗学教育建设网络高校,搭建广泛交流互动平台,推动校内外协同育人,构建新时代科普教育新格局。该平台的成立是对“健康中国”战略的有力响应,通过疫苗健康知识的广泛传播,将有效提升全民的健康素,为新时代的疫苗接种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开幕式由黄建波主持。
开幕式结束后,举行了特邀专家报告会。
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区域办事处王晓军作题为《围绕免疫议程2030--全球和区域战略及进展》的主旨报告。她指出正是依靠疫苗免疫,人类成功消灭了天花;全球实施扩大免疫规划已达50年(1974年-2024年),挽救了1.54亿名儿童的生命,每投入1元用于疫苗接种,便能带来20-50元的健康回报。她以中国所在的西太平洋地区为例,详细介绍了“2030免疫议程”的具体目标及其七项战略重点。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级顾问兰斯·罗德瓦尔德作题为《落实2023免疫议程的研究和创新战略重点》的主旨报告。他指出中国的免疫规划已取得里程碑式成就,凭借极高的接种率、公平性和高效监测而闻名,近年来更是得到进一步加强。他提出,要实现“2030免疫议程”目标需要持续开展基于证据的研究与创新,包括对新疫苗和新技术的研究、服务创新以及接种实践的改进。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王华庆作题为《中国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策略和相关疾病防控进展》的主旨报告。他在报告中回顾了我国免疫规划的发展历程。他指出,中国已连续30年没有出现由本土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引发的病例,麻疹发病率也连续4年降至百万分之一以下。通过实施乙肝疫苗免疫规划为主的综合策略,中国乙肝感染率在全人群中显著降低,尤其在儿童中取得了明显成效,急性乙肝发病率也呈显著下降趋势。
昆山杜克大学阎丽静作题为《实施科学的3Ws1H》的主旨报告。她在会上深入介绍了实施科学的概念,研究问题、常用的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以及实施性研究的主要步骤,并对实施性研究与流行病学研究做了区分。
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罗思童作题为《基于理论的我国老年人疫苗犹豫干预策略开发》的主旨报告。她分享了其团队针对我国老年人疫苗犹豫决定因素及干预措施的最新研究进展。
BMC Global and Public Health》副主编李根作题为《在 BMC Globaland Public Health 发表论文》的主旨报告。他介绍了《BMC Global and Public Health》期刊的基本情况,包括创刊历史、学科范围、创刊目的、投稿方式等,并表示欢迎大家积极投稿,共同分享最新学术成果。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张娟作题为《北京市学龄儿童校园流感疫苗接种项目质量改进整群随机试验:一项实施性研究》的主旨报告。她介绍了一项基于实施科学的校园流感疫苗接种质量改进整群随机试验,为循证的公共卫生干预实施提供了新的实证依据。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吴丹作题为《接力种助推模式减少HPV疫苗延迟意愿提升接种率》的主旨报告。她分享了其团队利用助推策略减少HPV疫苗接种延迟意愿、提升接种率的系列研究成果。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陆一涵作题为《从公共卫生视角探讨HPV疫苗的接种策略》的主旨报告。他指出,随着子宫颈癌病例的高发,全球积极应对子宫颈癌疾病负担,加速实现WHO战略目标,我国也积极响应WHO战略目标,制定子宫颈癌防控策略,各地积极探索HPV疫苗创新接种模式,助力加速消除子宫颈癌。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黄丽素作题为《构建儿童健康未来:感染控制新策略》的主旨报告。她分别从儿童感染性疾病现状、感染后遗症及疾病防控三方面展开。她指出,预防控制与疾病诊治是感染性疾病防控的两个重要方面,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同医院需发挥合力作用,共同为儿童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刘扬作题为《实施科学与疫苗评价》的主旨报告。她从疾病负担和疫苗效应分析的角度,阐述了数学建模和卫生经济学评价的价值,并阐明了实施科学在疫苗评价中的重要性。
浙江中医药大学傅传喜教授对研讨会进行总结。他指出,本次会议促进了对全球与中国“2030免疫议程”策略与进展的深入交流。他呼吁各方携手,将实施科学融入疫苗学教育、研究与实践,以有效提升我国公众疫苗健康素养并增加疫苗接种率,共同推进“健康中国”战略。
本次研讨会汇聚了来自全球各高校、行业机构的200余位专家学者,以“基于实施科学视角的疫苗创新研究”为主题,共同探讨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2030免疫议程”新议题,进一步摸索将实施科学的理念引入疫苗学研究领域的有效途径。专家们展示了实施科学在疫苗推广中的多维应用,为推动循证公共卫生干预措施的实施提供了新视角,并为积极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