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THIS NAME

项目成果

首页 >> 科学研究 >> 项目成果 >> 正文

喜报!我院孙晓慧团队在Epidemiology and Psychiatric Sciences杂志上发表文章

发布日期:2022-09-27    作者:     来源:     点击:

  近日,浙江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青年教师孙晓慧博士在Epidemiology and Psychiatric Sciences杂志 (中科院二区,IF=7.818)发表题为“Sleep disturbance and psychiatric disorders: a bidirectional Mendelian randomisation study”的论文,2022级研究生刘彬同学为本文的并列第一作者。

  精神疾病已成为一个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然而到目前为止,精神疾病的管理在临床上仍具有相当的挑战性,治疗通常是针对疾病症状,而非病因。因此,进一步了解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与潜在危险因素,可以为制定更好的预防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双向孟德尔随机化研究设计探讨了不同睡眠表型与七种常见精神疾病之间的潜在关联。

  研究结果表明,遗传预测的失眠情况与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 (OR=1.33, 95%CI: 1.22-1.45, P=5.03×10-11)、重度抑郁(MDD) (OR=1.31, 95%CI: 1.25-1.37, P=6.88×10-31)及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OR=1.32, 95%CI: 1.23-1.40, P=1.42×10-16)发生风险相关。与遗传预测的“晚睡晚起”的人群相比,“早睡早起”的人群发生MDD、精神分裂症(SCZ)的风险较低。睡眠时间长短也与双相情感障碍(BD)的发生风险相关。反向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亦发现,PTSD、MDD与失眠发生风险升高相关(PTSD: OR=1.06, 95%CI: 1.03-1.10, P=7.85×10-4;OR=1.37, 95%CI: 1.14-1.64, P=0.001)。研究还发现ADHD和MDD与睡眠时长呈负相关。

                   

图1 遗传预测的睡眠表型

与精神疾病发生风险的森林图

  本研究采用了遗传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提示睡眠与精神疾病之间存在潜在因果关联。但由于本研究在方法学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且部分研究的疾病样本量较小,工具变量的遗传解释度有限,存在统计效能不足等缺点。仍需进一步大样本研究和分子生物学实验来验证睡眠与精神疾病之间的关联。